南海网记者 刘丽萍
一座大茅山、一湾大茅河、一条乡村绿道,跟无数美丽乡村一样,这里山清水碧、鸟飞虫鸣、推窗见绿。近年来,三亚市吉阳区大茅村以农旅融合为主旋律,发挥党组织“红色引擎”作用,在创新旅游发展上找准发力点、寻求新突破,走出“党建+旅游”的高质量发展之路。
航拍大茅远洋生态村,旖旎风光目不暇接。记者 沙晓峰 摄
盛夏时节,走进大茅村,蜿蜒的村道干净整洁,座座民房错落有致,休闲广场、文化长廊、绿色骑行道、精致的房车庭院……不断完善起来的乡村基础设施和特色产业,让人目不暇接。
作为海南省唯一的国家级田园综合体建设试点,大茅村凭借独特的地理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,融合美丽乡村、田园综合体的发展思路,带动村容村貌变美,村民收入“节节高”,民生福祉全面增进,实现从名不见经传,到全国“乡村治理示范村”的华丽蜕变。
“2023年村集体收入118万元,人均收入2.35万元,相比2017年分别增长84%和189%,全国美丽休闲乡村、国家森林乡村、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等一系列荣誉都来了。”说起近几年大茅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,村党委书记、村委会主任高正才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。
促进村集体经济发展,一位政治素质好、工作能力强、发展有思路的“领头雁”必不可少。彼时,高正才曾是村内的种植大户和致富能手,将三亚沙塘玫瑰花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做得有声有色,从最初的10亩地发展到120多亩地,带动了周边23家农户和5个合作社发展玫瑰产业增收致富。
高正才上任后,他以更宽领域、多举措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。他深入走访,倾听民声,组织村“两委”班子成员寻找省内外合作收购商,多渠道帮扶村民创业就业,从“根”上提升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水平。
像高正才这样的党员致富带头人还有许多。大茅村大力培育农村党员致富能手,充分调动发挥党员致富带头人引领作用,鼓励带头创业,发展优质合作社,吸引村民以土地和资金入股,抱团取暖实现集体农户双增收。目前,共创建1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,店铺350家,家庭农场119家。
游客在大茅村嬉戏。吉阳区委宣传部供图
“为让游客能更好地亲近自然风光,我们修建骑行绿道和沿河步道,骑行爱好者和马拉松爱好者可以在绿道上运动,沿河步道旁还种上花卉和斑斓叶,游客们可以在阵阵清香中感受大茅河的美丽。”大茅村驻村第一书记陆振华介绍,大茅村始终以农业高质高效、农村宜居宜业、农民富裕富足为目标,坚持生态绿色可持续的理念,有序推进大茅河专项治理、大茅滨河及乡村道路建设提升、大茅集市等14个项目,着力改善“五网”及“六水共治”系统,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,村容村貌进一步改善。
村民富不富,关键看产业旺不旺。2017年以来,大茅村采用“公司+农户+合作社”模式,将闲置土地和房屋由企业进行改造建设,提升区域土地价值,实现村民多渠道、多产业、多元素致富。
同时,按照“一村一品”的产业发展思路,引进远洋集团合作发展果蔬采摘、民宿体验、研学基地等特色休闲农业,还策划打造马拉松比赛、秋千比赛、暑期公益营等各类活动,累计吸引200余所国内外高校和企业团队参与乡村文化共创,成功实现从单一农业种植向“农业+”旅游、教育、体育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转变。
在农旅融合的新业态下,村民利用自身特长,教游客表演黎族歌舞和制作传统手工艺品;一些村民在接受专业培训后,到温室大棚当起技术农民;还有的村民当起了小摊摊主,自由售卖自家物品……目前大茅村共有200余户村民实现创业,间接带动171名村民实现“家门口”稳定就业,村民腰包鼓了起来。
村庄美、产业强、村民富、乡风好,大茅村只是三亚擘画乡村振兴画卷的一个生动缩影。这些年,三亚积极构建组织、人才、产业“三大体系”,以党建引领农旅融合,激活村级集体经济“一池春水”。